私募的收益一般多少钱,私募的收益一般多少钱一天?

钱如故

私募的收益一般多少钱,私募的收益一般多少钱一天?

红周刊 编辑部丨王飞

基金半年报已经发布完毕,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回撤近10%,这还是建立在市场4月底以来的大幅反弹之上。但有这样一家机构,今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3.09%,过去三年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40.19%,这就是禹田资本。

禹田资本总经理刘元根向《红周刊》表示,他们也是利用了4月底和5月初的市场底部介入机会,才实现了今年以来的良好收益。“公司能实现这样的收益与市场多数机构的投资策略不同有关,就是没必要时刻满仓。市场每年都有从恐慌到贪婪的阶段,抓住这个机会就足以实现年化30%的收益率。”

同时,由于拥有二十多年的券商从业经验以及多年投资银行管理经历,刘元根在标的选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刘元根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在高景气赛道中选择优秀的公司,而他对优秀公司的定义是:行业高景气、基本面良好、管理团队专业、具有可持续的股权激励计划。

用一级视角投资二级市场

接下来的市场行情会更好

《红周刊》:我们先复盘下市场吧。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如沪指迄今跌幅仍达10%,(4月底)最深跌幅超20%,大多成名已久的知名机构因此折戟,最近一段时间才有所“回血”。禹田资本是怎么在市场中杀出来的?

刘元根:坦白讲,我们曾在今年4月底和5月初进行了大幅度的加仓。因为据我们观察,今年以来的市场经过深度回调后,很多优秀公司的估值已经足够低,同时其经营状况在不断好转,如订单数量不断增加等,但市场却比较悲观。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那时不加仓什么时候加仓呢?

而经我们统计发现,其实每年市场都有恐慌和贪婪的时候,只要选好行业,然后在恐慌时加仓、贪婪时卖出,收益率一般会达到30%甚至更高。所以,我经常跟研究员讲,不要每天都满仓,甚至是融资加杠杆,只要抓住一波机会我们一年的任务就完成了。但在过去十年里,年化收益率能达到30%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

《红周刊》: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现在是加仓的好时候吗?

刘元根:我认为,结构性行情是一直存在的,现在的每一次大调整都是一个逐步加仓的契机。因为我们国家今年全年的GDP增速目标是5.5%,上半年的增速仅为2.5%,粗略测算,下半年至少要达到8.5%才能完成全年目标。那么,国家接下来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另外,我们国家现在的疫情防控经验越来越丰富,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较今年4月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而据我们了解,有的行业景气度很高,其中有的上市公司的订单连一半都做不过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看空当下的市场呢?

但这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大量的市场调研才能发现的。我是在1996年从事证券工作的,在当时的江南证券(现为中航证券)天津营业部先后担任财务负责人、营业部总经理职务。之后2005年至2017年转到国盛证券,先后担任北京营业部总经理、公司投行总部总经理、公司总裁助理、公司副总裁(分管公司投行业务)及公司业务内核负责人等职务。再之后至今,担任禹田资产董事长,禹田资本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可以说,A股市场几轮重要的牛熊轮回我都经历过,也因此积攒了一定的经验。

《红周刊》:为什么由一级市场转战二级市场?

刘元根:2017年辞职后,我就专注于一级市场,也成功投了一些项目,目前还有几个正在排队IPO及拟IPO的公司(项目)。之所以后来转战市场,主要是因为随着精选层、北交所慢慢兴起,拟投资标的的估值同时也越来越高了,一级市场就不好投资了,这才逐步把重心放到了二级市场。

当然,也是一级市场的投资经历,对现在的二级市场投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了可以借鉴一级市场的视角投资二级市场外,我们还和五、六家头部券商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我看好某一个行业的话,我会找两家及以上的券商研究所专门做多对一的路演。对于看好的公司也依然如此,并且我们也会通过券商研究员预约上市公司高管做一对一的路演,这其实是很多中小投资机构所不具备的。

《红周刊》:在这之外,我们观察到,相比其他中小投资机构,禹田资本的调研频率明显偏高。

刘元根:是的。我经常给员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和金钱,当一个人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医生在做手术时如果不专心导致手术失败,那是不可原谅的。同样,一个投资者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拿来买我们的产品,我们更没有不努力的理由。我对投资者说,买我公司的产品不能兜底,我也不会兜底,但禹田人肯定会用最专业的视角、最勤奋的态度工作,赚钱了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亏损了,您可以说我能力不行,但千万不要说我们不努力。

所以,尽管我们的规模不大,但调研频率很高,仅今年上半年以来就参与调研超过120多次,在同等规模的证券类私募机构中位居前列。所以,我们研究员开玩笑说,禹田资本是国内最勤奋的小蜜蜂。也是得益于这种频繁的调研,我们才没有错过今年5月份以来反弹行情,

《红周刊》:机构调研是比较常规的操作,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

刘元根:一般来讲,大家关注企业的视角大同小异但也不尽相同,我们一般关注四点:第一是自上而下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如果赛道不景气的公司基本上不用再去看了;第二是根据公司的财务数据等公开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判断,包括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等,这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情况;第三是分析公司的管理团队是否足够专业,公司管理层从事相关行业的时间长短还是不一样的,如果长期搞资本运作的人做公司实控人,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不代表它一定不好,但这种股票是入不了我们股票池的;第四是这家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制度,我觉得即使是再优秀的大股东也不可能自己一人做起来一家公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上市公司都把股权激励提上了日程。综合来看,如果一家公司符合我的这些筛选标准,我会一直长期跟踪,找机会买入直至其中的某些逻辑发生变化为止。

中国制造业仍大有可为

格力一两年后可能会不一样

《红周刊》: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因为折价太多曾引起股东的不满?您怎么看这类公司?

刘元根:我对此总结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确实有很多公司给员工股权激励的股票打折很低,但前提是员工能否帮助公司再赚回来。激烈竞争的市场是残酷的,如果一家公司拿出一些股权来激励公司的团队,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并且股权激励的方案中的业绩承诺大部分会以扣除股权激励费用的业绩为前提,要不然股东大会也不会通过这种议案。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在股权激励之前,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很好,公司的业绩就是起不来。但在激励机制变更以后,公司业绩很快就有了起色,股价也因此大涨。所以我认为,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这也是一个应该提倡的事情,也符合国家提倡共同富裕的政策。

《红周刊》:目前股权激励广受关注的是格力电器,其接连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均饱受争议。对此,您有哪些评价?

刘元根:现在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吃独食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考虑,一般都会考虑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一把利剑,做得好可以促进公司加速发展,反之就会增加公司财务负担,损害股东利益,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的效果都是正面的。

比如像格力电器这样的公司,看起来像在兑现以前的股权激励承诺,因为在高瓴等入股时,已经做出了股权激励承诺,现在格力只不过是在逐步兑现。坦白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格力股价跌了,但格力如果不做股权激励股价可能要跌的更多。因为家电行业的竞争很激烈,格力不做股权激励肯定要走很多人才,业绩要下滑的更快。所以,我觉得格力现在把人才绑定了,一旦行业反转的话,公司也会迎来新的机遇。并且我相信,作为国家的一个制造业民族品牌,格力调整到位后还是会起来的。

因为像格力这种制造业公司,这两年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行业竞争激烈;二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三是地产发展受掣肘,相关产业链受损。

但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现在全国各地气温普遍较高,最近空调是供不应求的,很多经销商的库存已经清理了大部分。同时,我们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格力这个品牌更加认可。因为格力的质量可能要更好一些(这与格力在研发上投入更加到位有关),我家用的空调都是格力的。此外,现在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已经开始回落,这对以格力为代表的制造业公司来说,业绩拐点正在临近。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格力。所以,格力这类企业会有一些小的投资机会。

《红周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符合您对公司管理团队的要求吗?

刘元根:董明珠(总)是一个对市场极度敏感的优秀企业家。我觉得她背后肯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她当时收购银隆、盾安肯定是经过一系列调研的,对行业的布局方向也都是对的,但对相关企业的尽调可能不是很完善。比如银隆在被收购前的市场还是不错的,只是因为公司大股东挪用资金等问题才导致整个公司停滞不前,但普通的尽调是发现不了这些问题的,所以,尽调还是要关注公司的管理团队。

银隆大股东和董明珠(总)闹得很不愉快,其实也可以理解。在我做一级市场的时候,如果发现公司的大股东非法套用公司资金,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报案的,这是触犯底线的问题,董明珠(总)是在代表股东行使股东权利。但新能源是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这就导致银隆错过了一些发展机遇。只不过问题是,有些方案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亲力亲为。

至于格力收购盾安,我觉得董明珠(总)不是说单纯的为了赚一笔钱而进行的,她肯定不是这种格局,而是为了格力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准备。现在来看,格力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中,股权结构已经逐渐的理顺了,相关公司本身的管理水平再有所突破,格力也许要厚积薄发了。因为我们国家是制造业大国,高端制造业这几年的发展还是很快的。比如在10几年前,谁会想到中国的汽车会发展这么快?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在马路上95%以上的车辆都是国外品牌,但我国却是最大的汽车消费和生产大国,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我们仅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就要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出口量也相当可观,要知道,涉及到出口就代表这个产业链在国际上是具备优势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是有很多机会的。

新能源汽车两类机会值得关注

比亚迪没有泡沫

《红周刊》:现在您认为的最好的赛道是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吗?

刘元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是不用怀疑的。原来德国是汽车工业的大国,但再过几年,我估计一个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就可以超过它了。因为根据我们了解,比亚迪今年的销量是150万辆到180万辆,明年估计要到300万辆以上了,未来会更多,这是非常惊人的速度。

《红周刊》:您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现好公司的?

刘元根:我认为,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好公司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0~1发展的,就是原来没有的业务现在做起来了,这种公司的发展会很快,同时估值的提升也会很明显;另一种是原来就有汽车产业链业务,只是通过新能源替代了原来的传统能源后,单车使用量更多了,价值量更大了,这种公司也会很好,因为会有经验的积累,估值的上升会比较依靠盈利的规模等。我觉得,选择这两种标的基本上是亏不了钱的,我们投资的话,会更偏重第一种。

比亚迪是中国首个宣布停止燃油车业务的传统车企, 并在今年停止了燃油车生产,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的车企,新能源汽车前途无量。

《红周刊》:确实如此。但从估值变化来看,比亚迪的动态市盈率近期提升是否过快?

刘元根:我从来不认为比亚迪有泡沫。比亚迪这个公司是不能用市盈率去看的,因为比亚迪的产业链有很多,包括整车、电池、芯片、消费电子等,这些相关产品随便哪一种在国内都是极具竞争优势的。尤其是整车,作为一个消费者和投资者,我专门调研了比亚迪的几个车系,汽车的布局几乎是完全颠覆了以前的模式。而且在今年,比亚迪的海洋生物系列、王朝系列、军舰系列将至少有十多款新车上市,现有订单80多万辆,按照比亚迪今年中报一辆车4000元~6000元的利润来看,至少有30多亿元的净利润将会到账。未来随着成本的降低以及规模效应的出现,比亚迪一辆车达到1万元的净利并不困难,这将带动盈利规模的大幅提升。此外,根据我们的调研,比亚迪的上游已经明确得到通知,明年要以翻倍以上的速度供货,所以比亚迪的上游目前都在扩产,公司未来的盈利规模会更为可观。

作为同(样)是面向全球的车企,我们或许可以用特斯拉做类比。特斯拉是在2020年才开始实现盈利的,去年的营业总收入是3431亿元,现在的总市值却高达746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4万亿元。而比亚迪去年的营业总收入是2161亿元,总市值是不到1万亿元。这样来看,我们能说比亚迪估值高了吗?当然,比亚迪的整车业务确实比不上特斯拉,但它还有比如电池、芯片、消费电子等,这些业务在国内都是行业翘楚,这将来都可变为比亚迪估值的提振点。

所以,随着业绩的逐步释放,比亚迪的“高估值”就会慢慢的被消化。实际上,比亚迪的“高估值”反而给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赚钱的机会。因为这样的股票弹性比较大,下跌的时候比较猛,涨的时候也会比较快。而且这种股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容得下大资金。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王传福(总)是有梦想的,他把赚的钱都用在了研发上。比如去年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是30.45亿元,研发支出是106.27亿元,研发投入的力度可见一斑。今年,比亚迪又把18.1亿元用作股权激励。这些迹象表明,王传福(总)并不是一个只是为了赚钱的企业家。所以,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做得最好的可能就是他了。当然,蔚小理做得也很不错,但是规模和比亚迪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光伏等行业成长可期

相关公司蕴含超额收益

《红周刊》:哪些赛道能和新能源汽车媲美?

刘元根:光伏,我认为这也是在中国投资最确定的行业之一。因为光伏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竞争行业,光伏具备能源属性,并在国际上是我们国家最具有定价权的行业,全世界90%左右的光伏产业链可能都在中国,而产业链一旦形成,成本就会大幅降低,其他国家再想介入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可以看到,平价上网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已经实现。大约十年的时间光伏的成本下降90%以上,这是很惊人的速度。光伏作为可以被“制造”的能源,颠覆了人类历史上获取能源的方式,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世界能源的格局。

《红周刊》:光伏行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市场空间是否充足?

刘元根:实际上,从隆基绿能2012年上市的时候,我就坚定的看好光伏行业,现在我还是这个观点,未来光伏还是一个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行业。因为从市场空间来看,我们国家今年一季度光伏发电的占比还不到5%,可以想象,再过十年传统的燃煤发电的占比可能要小很多,只要储能的问题解决,甚至都可以不再需要燃煤发电,只是留着这些传统能源作为备份就可以了,我觉得未来占比提升至50%是完全有可能的。其他国家如德国,目前光伏发电占比可能在10%左右,2030年的目标是包括光伏、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80%。而光伏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设备等得靠中国。

另外,现在全世界的气温普遍在大幅提升,按照科学家的解释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我觉得导致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有燃煤发电占比过大,如果解决了燃煤发电就减少了很大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符合我们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所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红周刊》:在光伏之外呢?

刘元根:“专精特新”领域一定有牛股,特别是其中的新材料行业,这是一个永远热门的话题,也是投资机构永远关注的对象。我们之前投资的一些拟上市项目就主要是围绕新材料进行的。因为新材料是一个不断从0~1的行业,这样才会有想象空间和估值溢价。

严格分类来看,光伏行业的一部分公司也属于新材料行业,比如多晶硅、单晶硅等,而单晶硅的出现就逐渐替代了多晶硅。包括最近我们调研发现,切割硅片的技术都在不断变革,先由传统的技术变成金刚线切割,随着硅片薄片化的要求现在又变成钨丝切割替代的趋势。坦白讲,研究方面我们花的费用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相对更有优势一些。

(本文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好了,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另外,想要实现投资稳定盈利,建议大家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课程内容,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知识平台——爱雅微课:https://ke.iya88.com/,里面提供了全网最全最实战的课程,很多大佬都是该网站的会员,抓紧收藏起来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yingxiaoo@foxmail.com 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guzi.com/64516.html